首先,明确一点,这篇文章并不是为所有人准备的,而是有特定的目标读者:想要在开发产品时设计出好看UI的开发者.想要让自己作品集更出彩的UX设计师,或者是想要做出更精美的UI和UX的设计师.如果你是学艺术的学生或者已经是 UI 设计师了,你可能觉得这篇文章很无聊,而且观点都是错的.没关系,你的批评没错,把这个网页关了,去忙别的事吧.
那么从这篇文章中到底能学到什么呢?我曾是一名不懂 UI 的 UX 设计师.我非常热爱 UX 设计,但是后来我发现,做出精美的界面是多么的必要:我以前的作品集看起来一团糟,显得我的作品和思考过程很差劲.我做UX咨询的客户更喜欢有能力呈现作品的人,而不是只会画一堆方块和箭头的人.我能为一些早期的创业公司工作吗?还是一边儿呆着吧.
我当然也有借口:我没有美术基础,我主修工程专业,所以我做出难看的东西也无可厚非.较终,我还是学了 app 设计,不断地分析案例,厚着脸皮临摹成功的作品.假设我在 1 个 UI 项目上花 10 个小时的时间,其中只有 1 个小时是有效的,其它 9 个小时都是在失败中不断地学习,玩命的在 Google、Pinterest 或者 Dribble 上找值得借鉴的东西.
下面这些"法则"都是我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.所以,我需要提醒新人:我现在擅长UI,主要得益于我经常分析,并不是突然开悟,理解了什么是美,什么是平衡.这篇文章不讲理论,只谈应用.我不会讲什么分割、色彩理论,只有实站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.就好像,柔道源于日本几个世纪以来的尚武精神和哲学理念.上柔道课时,不仅能学到打斗,还会学到很多关于能量、气息与和谐之类的东西.而以色列格斗术(Krav Maga)则完全不同.
这种格斗术是纳粹压迫下犹太人发明的.其中根本没有"艺术",在以色列格斗术的课堂上,你学到就是怎样用一根笔或者本书袭击别人的眼睛.
法则1:光线来自天空
阴影能够告诉人脑我们到底在看什么样的UI元素.这可能是学习 UI 设计时,较*忽略却又较为重要的一点了: 光线来自天空.光线总是从天空(上方)来的,从下面照上来的光看起来会非常诡异.当光线从天上照下来的时候,物品的上端会偏亮,而下方会出现阴影.上半部分颜色浅一些,而下半部分深一些.
从下面打一束光到人脸上是不是看起来很渗人?UI 设计也是同理.我们的屏幕是平的,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艺术手法让它看起来是 3D 的,在每个元素的下方加一些阴影.
我很喜欢这种干净、简洁的风格,但是我认为这种趋势不会长久.通过细微的变化模拟出 3D 的效果非常自然,不会被完全取代的.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半扁平的 UI(这也是我推荐你使用的设计风格)我把它称为"flatty design",依然非常干净简洁,但是也有一些阴影,有轻点、滑动、按下操作的提示.
现在,Google 也在各个产品上推行他们的 Material Design,提供一种统一的视觉设计语言.Material Design 的设计指导为我们展示了它如何运用阴影表现不同的层次.这也是我所认同的类型.用现实世界的元素来传递信息,关键在于:细微.你不能说它没有模仿现实世界,但也绝不是 2006 年的网页风格,没有纹理,没有梯度,更没有光泽.我认为"flatty"是未来的方向.扁平化?早晚会过时的.
法则2:黑白**
在上色前用灰度模式设计可以简化大量的工作,让你更加关注空间和元素布局.UX 设计师现在都喜欢"移动**"的概念,这就意味着你要先考虑好在手机上如何显示页面,然后才考虑在**清的 Retina 屏幕上的显示效果.这种限制非常好,能够帮你理清思路.先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(在小屏幕上显示).然后再解决简单的问题(在大屏幕上的可用性).
我希望你先用黑色和白色设计,先把复杂的问题解决了.在不借助颜色帮助的情况下把 app 做得美观易用.最后再有目的地上色.这种方法能保持 app"干净"、"简洁".加入过多的颜色很*毁掉简洁性."黑白**"会促使你关注空间、尺寸和布局这些更重要的问题.先来看一些经典的用灰度模式设计的页面."黑白**"法则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,比如运动、卡通等有着鲜明特色的设计就需要好好地运用各种颜色.不过,大部分app并没有这样鲜明的特点,只要保持干净和整洁就好,绚丽的颜色被公认是很难设计的,所以,还是先用黑色和白色来吧.